close
【100年暑假計畫之1】認識高雄第一堂課
媽媽最近研讀高雄歷史
思考著我們的認識高雄歷史計畫該從哪裡開始呢?
決定從最基本的地形環境介紹吧
雖然高雄已經踏遍了
但是沒有完全方向感的媽媽
對於高雄的行政劃分,地形分佈概念很差
所以這堂課與其說是跟孩子介紹高雄
不如說是為媽媽開的一堂高雄入門課程
高雄位在台灣西部尾端
高雄市的行政區劃分(未縣市合併前的高雄市)
高雄市全市面積 15,360 公頃( 153.6 平方公里)
轄區呈狹長形
大部分為平原山陵地極少
全市分為鹽埕、鼓山、左營、楠梓、三民、新興、前金、苓雅、前鎮、旗津、小港等 11 個行政區
有後勁溪,愛河,前鎮河流經市區
還有柴山,半屏山,龜山,駱駝山分佈
(柴山又稱壽山,打狗山,埋金山,麒麟山,猴山,
因不同時代因政治歷史等因素有不同的稱呼
但是從明清時代開始因為居民習慣上山砍柴生火而俗稱柴山)
承剛畫的高雄市地圖
承翰畫的高雄市地圖
有了基本的地域概念後
下禮拜我們要看馬卡道族的故事
尋找龍泉寺後的貝塚遺跡
馬卡道族人在打狗山腳下,現今的愛河沿岸,後勁溪畔以捕魚打獵為生
還有旗後第一座媽祖廟(現在的天后宮)
福建居民於1673年(清康熙12年)於旗後興建第一座媽祖廟(現在的天后宮)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