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009 

12  

3月中旬親子天下記者在部落格裡留言

因為下期想要製作關於國小課後安親的題目

希望能訪問我們

分享成立共學團體的過程想法與作法轉折

並且先附上想要訪談的問題:

一、請問您與您先生的工作型態為何?平均幾點下班?

二、為什麼選擇組織共學團體,而不選國小課後班或一般安親班?

三、怎麼行動?比如說找學伴、找家教老師?課程是如何安排的?

四、運作共學團體的費用,一個月大概要支出多少?

五、您希望小孩怎麼度過課後照顧的時光?小孩參加共學團體後,

有什麼轉變嗎?這部分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情境嗎?

六、在運作共學團體的近兩年裡,您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以及遇到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七、很多家長都有小孩課後照顧的需求,對一般安親班有些不放心,但對於要自己投入或發起共學團體,也不太知道怎麼開始第一步。請問你會給這些家長什麼樣的建議呢?

我將題目轉給其他共學家長
希望他們也一同參與分享這些日子來的甘苦
透過這次的訪問
我們再度整理過往的記憶
為孩子 老師 家長間的奇妙緣分
留下隻字片語

IMG_7012

IMG_7011

IMG_7014  

圈圈圈奇妙旅程共學成員:

剛家:小剛、翰翰

敏家:小敏

駿家:駿駿

豆家:豆子

瑞家:瑞瑞

剛媽的回覆:

二、為什麼選擇組織共學團體,而不選國小課後班或一般安親班?

跟同事們聊天時談到孩子的課後扥育問題,科內同事們都是雙薪家庭,孩子課後都是到坊間安親班,有些在安親班繼續補習先修,有些只是純粹安親不上課,寫完功課後,在安親班殺時間,等待爸媽下班後接送回家。記得同事說過,課後到安親班是我們下一代孩子的文化,是不得不的選擇,感覺得到父母並不滿意這樣的安排,卻也無可奈何。

直到我們家老大即將進入義務教育前半年,我開始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我學得孩子的童年不應該只是在學校、安親班間轉換學習場所,只做知識性的學習。

童年只有一次,我對於自己不能全職在家陪伴孩子有遺憾,我想給孩子豐富多元的童年,我希望孩子下課後有自由的活動空間,每天固定時間運動,親近藝文活動,接觸大自然,培養對生活、對人的熱情,學習生活的自理能力。我不想孩子在一堂堂的數學英語課中度過他人生中最沒壓力的學習階段,也不想孩子耗費體力在一張張的學習評量中。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知識課業上的領先,並不足以讓孩子應付未來多元的世界,

我要孩子培養的是面對未來的能力,我希望他能學到規劃能力,溝通能力,同理心,自我負責的態度。

我確定我不讓他到安親班,但我不知道我能怎麼做,直到我看到了豆芽不上安親班的部落格還有黃能得先生的”放學後才是關鍵”一書,我簡直開心到無以言喻。

我上雅德賽思留資料,無奈當時雅德賽思當時只在台北推廣,我上BABYHOME留言希望加入對方的團體,在沒有確切的回應下,即便毫無頭緒,我告訴自己我應該更積極有所作為,於是我在自己的部落格貼文找學伴及老師。

現行的安親班只是為了安父母的心,為了小孩我選擇以孩子為主體的共學之路。

三、怎麼行動?比如說找學伴、找家教老師?課程是如何安排的?

一開始我在先找學伴還是先找老師中猶豫不知所措,後來我決定同時並行,第一任老師是在babyhome網站找到,同時我也在個人部落格張貼尋找學伴的文章,很幸運的我找到了四名學伴,,在小一開學前開始運作,基於一些因素,我們決定更換共學老師,第二次找老師,我們更有經驗了,我們不設限老師的學經歷,我在家教網刊登尋找師資廣告,我們安排了一個試教的時段,邀請共學家長,與孩子列席,直接讓應徵者試教,再由家長面談並討論決定人選,我們不預設老師要有教育背景,我們看重老師的個人特質與教養觀念,在試教過程看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我個人覺得試教對於如何選擇老師有很大的幫助。

至於尋找學伴部分,我覺得最重要的地方是家長,家長希望孩子在共學學到的基本精神,要先溝通清楚,還有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在面對孩子爭吵時的處理態度,能否用平常心面對,是讓共學是否繼續走下去很重要的因素。

在課程方面,我們給老師很大的空間規劃課程,在共學會議中討論執行細節,許多活動也是在共學會議中激發出來。大致的重點是用餐、午休、寫功課的例行工作外,還安排了:

1每日運動時間,活動包括騎腳踏車,籃球,羽球,足球,直排輪及暑假的游泳,訓練孩子的體能,唯有強健的體魄才是給孩子最富裕的資產

2每周二讓孩子浸泡在圖書館中,一開始孩子會忍不住在圖書館玩耍,到現在可以安靜看書,幫圖書館志工將書籍歸位,或利用圖書館的電腦查詢書籍,認識了圖書館書籍編排的方式,這些都是因為長期的浸泡出來的效果

3每周四固定戶外教學日,善用高雄的公共資源(科工館,駁二特區,文化中心,美術館,橋頭糖廠,壽山,柴山,溼地公園等),出門前老師會跟孩子討論使用何種交通工具,跟孩子分析交通花費與時間,有些活動會事先做功課,有些活動則是參觀後的延伸教育素材。

4當小老師授課,孩子可以決定授課與否,自訂上課題目,上課時要做充分準備,要有課程大綱,培養孩子組織整理的能力,訓練孩子上台的勇氣。

5生活能力的培養,孩子負責共學教室的打掃工作,每人輪流當值日生,負責洗廁所、掃地、拖地、倒垃圾,自己洗碗筷等工作。

6孩子自訂共學規矩,宛如一部憲法,例如吃飯不能說話,上廁所要關門,說話要輕聲,不可浪費食物,遇到紅綠燈要停下來等老師,違反規定要扣圈,表現優良可以加圈,每月結算圈圈數,可以到文具店兌換等值的獎品獎勵。課程內容可以討論,戶外教學的地點可以自己選擇,當遇到意見不一時,遊說拉票都可以,學習說服他人的能力。

7當起小老闆,參加社區的跳蚤市場活動,從物品的定價,海報設計,拍賣時的分工,到拍賣所得的運用。

總之的學習不侷限在教室及課本,生活裡充滿學習的素材,只要用心體會。

四、運作共學團體的費用,一個月大概要支出多少?

固定支出有三項:

1.老師的師資:為了找到人才且能留下人才,我先了解坊間安親班老師的薪資與工作內容及工作時間,當作參考訂出老師的薪資,坊間安親班師資大約是政府公佈的基本薪資,且工作時間頗長,我們將共學老師薪資訂在28000,由共學學伴均攤,共學學伴人數訂在最多7名左右,剛開始我們只有4名學伴,因此比起坊間安親班的費用高出許多。

2.場地費:給提供場地的家庭

3.交通費:接送孩子下課的司機

不固定支出:

    1.午餐點心費用

    2.戶外教學交通費

    3.欣賞表演的入場費

    4.DIY課程材料費

五、您希望小孩怎麼度過課後照顧的時光?小孩參加共學團體後,有什麼轉變嗎?這部分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情境嗎?

我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歡樂的氛圍下長大,孩子就像一顆種子,只要給他陽光與沃土,就能適性成長,我希望孩子的課後生活能多元豐富,讓他愛上學習,到主動學習,不是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

我們無法也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溫室環境,風吹雨打是強健的過程,人生要吃的苦、要擔的責任無法逃避,只希望這段珍貴的童年記憶,能陪伴他度過未來人生路上的艱難時刻,傷心時能給他一絲溫暖。

參加共學後的轉變,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在共學讀了許多唐詩,有時候孩子在生活上不經意的吟詩,符合了當下的情境令我們很驚訝也很開心。每天孩子跟我分享共學的點滴,生活中許多事情也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共學的學伴,望著他們的臉,我確定孩子在共學裡獲得很大的快樂與滿足,這也是為人父母最寬慰的。

六、在運作共學團體的近兩年裡,您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以及遇到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最大的收穫是孩子有一位好老師,老師的角色與父母不同,在面對孩子時的態度也不同,孩子有些秘密會跟董老師分享,董老師心理學碩士的背景,讓他在與孩子的相處多了一份同理心,少了一份父母望子成龍成鳳的焦慮。常常董老師要跟父母談孩子的問題時,不會讓你覺得孩子無可救藥,他會冷靜的分析,先提醒我們,我們還能一起做什麼努力,因為這樣的一個小班制團體所發展出來的情感關係。

孩子在這裡與學伴更發展出如同手足的情感,每天在一起寫功課,考試時還會輪流出題目幫對方複習,一起發明新遊戲,爭吵,合好。

共學意外的收穫,是我們與其他家長變成了好朋友,在教養的路上彼此鼓舞學習,星期五是家庭運動時間,我們租了羽球場地家長一起打球,另請羽球教練教孩子羽球 ,讓平時忙於工作疏於運動的父母也有時間運動,孩子有伴不會喊無聊。另外還有一年2次的共學家庭旅遊,我們邀請老師一同參與,帶孩子上山下海,接近大自然,認識我們居住的台灣。

我遇到的最困難的挑戰,說真的共學最重要的三項因素老師,接送阿姨,學伴家長,其中一環節出問題,共學就無法運作,我們曾經面臨臨時更換老師,接送阿姨無法再幫忙接送孩子,理念不同的家長退出共學,大家負擔變重等挑戰,很開心也很幸運的都圓滿的解決.

七、很多家長都有小孩課後照顧的需求,對一般安親班有些不放心,但對於要自己投入或發起共學團體,也不太知道怎麼開始第一步。請問你會給這些家長什麼樣的建議呢?

1.首先家長要先問自己,希望要給孩子什麼樣的課後生活,家長對孩子學校課業的底線在哪裡,分數對家長代表的意義又是如何?當孩子在學校的課業分數表現不理想時,會不會動搖你的信念。

2.共學初期是磨合期,家長、老師、孩子都在學習,進步是很緩慢的,要應付的細節與突發狀況很多,家長與老師必須付出耐心等待,最重要的是開誠佈公的溝通,自辦共學要比參加課後安親辛苦許多,對忙碌工作的父母而言是一項負擔,從接送孩子到場地佈置到課程安排,萬事都要自己來,家長本身要有玩心,共學衍伸出來的附加價值就越豐富,對家長、老師、孩子三方都有意想不到的滿足與收穫。

3.在共學裡”學習”是孩子的責任,不能丟給老師,家長也不能置身事外,參與家長要有一個觀念,共學是大家的,問題也是大家的,發起人不是安親班負責人,有任何問題大家都一起開會商討解決。

5.共學場地最好有獨立的空間,最好能與提供場地的家庭生活區隔,場地佈置也以教室型態最好,否則孩子弄髒環境,弄壞東西的事情常會發生,想想看父母下班後疲累的身心,回到家還要面對這些事情,對於共學是要走長遠的路而言,是一項困難的挑戰。最後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中的一句話勉勵,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敏爸的回覆:

二、               為什麼選擇組織共學團體,而不選國小課後班或一般安親班?

回答:小敏是我們家唯一的小孩,說實話,幼稚園畢業前夕,我們也曾迷惘,不知道如何選安親班,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不想提早給她太多壓力,希望她的童年是快樂地自然成長,故壓根兒排斥那種極度對家長交差負責的安親班,特別是過特別節日要求小朋友畫卡片給親愛的爸媽,或是每天搞的像嘉年華活動累死人且不正常的那種,都不是我們的初衷。

選擇共學團體?其實話說偶然,當時在網路上發現一些有共同理念的父母,但大部分都在北部,突然有一晚,內人興高彩烈地告訴我,發現高雄也有理念接近的家長,目前正籌組中,且願意與我們一談(當時還不確定是否能加入),當晚馬上前往,一談甚歡,感覺大家的理念接近,且都不是那種”孩子,我希望你不要輸在起跑線”或是”功課擺第一,管教交老師,父母擺最後”的那種理念,心想,讓我們加入吧!克服了交通接送問題(有個共學家庭願意讓我們戶口寄宿,素昧平生地,感動勒),也在討論中逐步一起解決問題,很棒的感覺。

三、怎麼行動?比如說找學伴、找家教老師?課程是如何安排的?

回答:1.找學伴,我們家比較晚加入,我想最辛苦的應是剛家等。

2.找老師,其實也一波三折,畢竟找理念相同且能”馴”得住這些剛從幼稚園畢業的野孩子,沒三兩本事也是空談呀!當初還上網徵求,來應徵的老師,許多都有優秀的條件,只不過不一定適合,不過有一位,瘦弱斯文型地,試教前原以為會被這群野孩子氣哭逃走的,結果出乎意料地,在不到5分鐘內,大家安靜了,至少頭有向著前面,她用的不是一般安親班的策略(帶活動團康,講有趣故事,或是播放DVD等),而是她捉到了孩子的心,當然囉,那位就是現在共學的老師!(附帶一提:其實在上網徵才前,曾因找不到適當老師,整個共學計畫被迫中斷,差點面臨解散的命運)

3.課程安排上,大致由家長先討論出大致輪廓及重點,以及各家庭較需注意之事項(也讓老師進一步瞭解各家庭的差異),並對小朋友共學期間之生活規範建立一定標準與共識(好在這群父母的想法大致類似,過程很順利)。老師則參酌前述,擬定課程並再與各家長確認(回饋)或調整。我要說的是,這些過程,是在不分你我,大家當成一個大家庭,共同出力的參與心態下運作地,並不區分我家或別人家的小孩,並以整體小孩作為課程與施教之最高考量要件。

四、運作共學團體的費用,一個月大概要支出多少?

回答:每家庭約8千多,但也因共學某家庭提供場地省了不少。

五、您希望小孩怎麼度過課後照顧的時光?小孩參加共學團體後,有什麼轉變嗎?這部分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情境嗎?

回答:共學對我們家而言,是期待除了課業,能給小孩多一點選擇,多一點自主,少一點課內壓力(尤其避免一昧反覆的機械式練習,往往扼殺小孩日後可能發芽的人格與發展特質),舉例而言,我們對於考試成績好壞不是重點,而是考後是否都已學會才是真的,而共學老師不需擔心小孩成績好壞,且無需額外應付父母(不希望傳統安親班那一套,真不知是在安小孩還是在安父母,不過這也是市場供需問題,有這樣需求的家長,才孕育這樣的安親班)。

對敏家而言,小1小2應該是無憂無慮的(拜託,功課已經很少,有些安親班還需整個下午複習與練習,某些程度上還真同情那些小孩,跟大人上班一樣累),我們期望趁這段時間讓小敏(包含我們)多參與一點課外的,無涉功課功利性質,並非為課業所求而來,在各領域(特別是生活周遭平凡的事物)多方嘗試與體驗,讓生活有感,而不是只會讀書,只顧自己,對其他事物,甚至與他人溝通等基本謀生計能均摒除在外。再次強調,我們不重視那個分數,也不太想在意一堆才藝,某些程度上,還衷心地引導且期望她能當個快樂的平凡人就好(EQ)。

參加共學,就小敏而言,適度延續了快樂的童年,且延緩接受升學主意荼毒的時程,而共學的多元性,也適度避免了獨生女變成小霸王個性的機率。而學習同理心,與對周遭事務有感,亦隨著老師循循善誘,以及與其他小朋友分享想法時或發生爭吵,或互相共同克服困難等,慢慢建立。另也感謝專長心理學的共學老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告訴我們許多孩子在共學的大小事,讓我們更瞭解孩子在想啥,並自我反省精進。

舉個短例,共學課程中有安排小朋友自發性當小老師授課,小敏自己列出要給大夥上的課(花草植物系列),我們觀察到小敏對花草相關知識涉略地更深入了,且平日家庭出遊時,對於花草種子都會多看一眼(不過也很愛撿東西回家…),另外,解由老師的隨堂觀察,也瞭解每位小老師的授課風格與鼓勵同儕之不同方式,而我們父母參與中,也暗自提醒不要介入太多,避免變成爸爸或媽媽風格的簡報^^。

再舉個近期的例,小敏去安親班遊學記。這件事說來積習已久(大事記要可以看http://lisamnsn.pixnet.net/blog/post/43296202),我們真正在意的,就是小敏面對問題的"態度",我們可以忍受犯錯,也可以等待,但對於心中那根本的態度或想法,卻是我們不願妥協的最後一道紅線!但往往雙方互動時倘動氣了,不論激動地辯論或當面訓斥要求,或選擇靜靜的冷處理,往往都辭不達意,明明是愛她在乎她的,卻無法正確有效地傳達我們的關心與顧慮,甚至是否造成她覺得我們管她很多!但我寧願先在這個年紀把規矩與觀念講清楚,即使需要很多次,很多等待長大的時間,我覺得是值得的。

去共學的原因,主要是許她一個不同於一般的童年,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中,多一點課外與想像,以及自由度!但前提是,參加的人應能妥善管好自己的生活基本事務,以及課內的功課。小敏參加了共學,我們很高興與她及一群有趣的家庭參與了許多奇妙旅程,更多元與豐富的課外生活,更是核心價值之一。但一直以來,小敏對自身份內事務的處理態度,有時實讓人不敢苟同,我們想了很久,才決定暫時離開共學旅程一下,也感謝其他家庭與董老師的包容。

六、在運作共學團體的近兩年裡,您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以及遇到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回答:說真的,收穫遠超過預期,不論是小敏或是我們,都樂在其中,且感謝有   這群理念相近的家庭陪伴與包容。

最困難的挑戰,我想其實就是不捨,明知道共學會有結束的一天,心中卻很不想說,就像母鳥明知道小鳥長大就會飛走,但是還是義無反顧的哺育。

七、很多家長都有小孩課後照顧的需求,對一般安親班有些不放心,但對於要自己投入或發起共學團體,也不太知道怎麼開始第一步。請問你會給這些家長什麼樣的建議呢?

回答:只能說,不要過度強求,不要照書養小孩,適時改變自己的本位與不合理 的堅持(這叫固執),才能增加找到志同道合夥伴的機會。畢竟找到人,戲才演的下去。

     而好不容易湊足了人數,就要用心經營與協調,不要出一張嘴,畢竟大家都還未滿40。而找老師,建議可由試教或與小孩互動開始,只能說,每次的共學組合都是全新的,每次的經驗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別人成功的經驗,有時是無法完全複製的,但珍惜彼此卻不做作,用細水長流取代乾柴烈火,往往較能一路走來順利圓滿


駿媽的回覆:

二、為什麼選擇組織共學團體,而不選國小課後班或一般安親班?

     Ans.我是六年級前段班的台北小孩,但放學後一寫完功課,我就在社區用粉筆畫柏油路玩衝關,玩跳房子,跳橡皮筋....。當時覺得現在的小孩好可憐,下課後又要到安親班重複學習一樣的內容;生活娛樂好像只有電視、電腦、手機,從這個螢幕換到另一個螢幕。小孩課後的時間,不只有在學校課業上。

國小課後班與一般安親班,提供的是"安全"與"學科成績",讓家長安心。著重在學校課業,以學科成績為導向,以測驗卷反覆複習強化記憶,反應於分數上。然而,小孩的學習與成長不該如此狹隘,僅僅侷限在教室中,從學校教室移轉到安親班教室。

尋找到理念相同的老師與家長,成立共學團體,給予孩子更多樣化的生活學習,不只是知識學問,更重要的是啟發孩子多層面相,還有與同儕間的互動學習,更是我們所重視的。

三、怎麼行動?比如說找學伴、找家教老師?課程是如何安排的?

     Ans.我從台北搬到高雄,當時沒工作時,想自己給孩子一個豐富的課後安排。後來在電視上看到雅德賽思共學,感到我和孩子一對一的模式,遠不如共學模式能讓孩子在團體接觸學習的更多,遂興起尋找高雄理念相同的家長。

之後在親子網站上看到綺鄉的共學貼文,與志同道合的家長會面溝通,從此踏上了共學之路。老師是經由面試,試教,得到大家的認可才進入共學。我們曾舉辦小型的試教面試,五、六位老師,每人半小時試教,小孩大人都挺累的。我們不是要安親班老師,也不是要一位保母;現在的董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位共學老師,也是我們家長的老師喔,會適時給我們家長意見,要放手讓小孩成長。課程安排是由家長與老師共同討論而成。

四、運作共學團體的費用,一個月大概要支出多少?

     Ans.每月費用不等耶。我們的費用主要有學費、餐費(小學上半天班的午餐支出與點心費用)、接送交通費,其他開支等。老師的學費是固定的金額,由孩子人數分攤。共學還有戶外的部份,交通支出、展館門票、展覽門票.....等。共學會坐捷運到橋頭糖廠騎單車、壽山/柴山爬山、科工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中心、各類展覽.....。在高雄地區而言,比起一般安親班的費用是高出許多的。但重要的是,孩子獲得的成長學習是安親班無法提供的。

五、您希望小孩怎麼度過課後照顧的時光?小孩參加共學團體後,有什麼轉變嗎?這部分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情境嗎?

     Ans.現在的共學模式,就是我們想給孩子的。

我們的孩子原本對外是很拘謹內向的個性,是父母塑造出的乖小孩,我們一直很擔心這樣的他會失去一個孩子應有的彈性空間,個性太冷了。在共學裡,他結交到同齡的朋友,對朋友付出友情,會吵架爭執,會互助合作。現在的他,會表現出他的真性情,多了份嘗試的勇氣,不害怕犯錯,甚至還有了幽默感。

六、在運作共學團體的近兩年裡,您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以及遇到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Ans.孩子的多樣性的成長是我們最大的收穫。而我自己認識這群理念相同的家長,更成了好朋友,也是很大的收穫。

運作共學團體,理念相同的家長,往往是最大的挑戰。因為工作忙的原因,再加上晚上小孩還有其他才藝班的課程,我們常常接小孩時來去匆匆;但只要有時間,我們還是會和老師溝通小孩的共學狀況。老師每週也會寫一封email,告訴我們孩子的狀況。其實這部份我們也深切檢討。感謝其他家長的體諒.....

 

 


豆媽的回覆:

二、為什麼選擇組織共學團體,而不選國小課後班或一般安親班?

先生之前曾任職國小及國中安親班數學老師,深知坊間安親班不適合自己的孩子也不符合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理念的期望.如果,在共學無法成立時,國小課後班會是我們最後的決定.

三、怎麼行動?比如說找學伴、找家教老師?課程是如何安排的?

在孩子於公立幼稚園大班時,我便開始對孩子進入國小放學後傷腦筋..在一個機會上閱讀到一本書<豆芽,不上安親班>,讓我十分開心,原來也有這樣的課後形態,是我們希望給孩子的課後方式,因此,開始在親子網頁爬文,尋找相關共學的資料,也因此認識當時正在找學伴的綺鄉媽媽.便展開我們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共學之路.

課程是由老師事先前一個月安排,在共學會議時提出,再經過老師及老師討論後定案(當然,裡頭也有孩子們的想法及建議)    

四、運作共學團體的費用,一個月大概要支出多少?

固定費用:老師薪資,場地使用維護費,交通費用..一個月大約33000(寒暑假另計)

其他費用:餐費,戶外教學延伸費用.例如:門票.diy

以上費用相加後再由學童人數平均分攤

五、您希望小孩怎麼度過課後照顧的時光?小孩參加共學團體後,有什麼轉變嗎?這部分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情境嗎?

最讓我最深刻的事,是由董老師引導,讓孩子們主導的二手市場拍賣體驗.從工作分配到海報製做到買賣所得配置..都讓孩子從生活中及活動中學習到課本學習不到的知識及實務..例如職責.數學.生活.國文.包含到行銷都由活動中讓孩子實實在在操作著.那次的活動體驗,讓我不得佩服老師的智慧及孩子的能力..還有家長的信任.

六、在運作共學團體的近兩年裡,您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以及遇到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最大的收穫,大人們找到一群理念的相同的家長及一位很棒的老師,孩子在共學得到自己的學習空間及思考能力

七、很多家長都有小孩課後照顧的需求,對一般安親班有些不放心,但對於要自己投入或發起共學團體,也不太知道怎麼開始第一步。請問你會給這些家長什麼樣的建議呢?感謝您!

完全溝通.不私己.熱忱(家長的,要不會被挫折打敗的)


瑞媽的回覆:

二、為什麼選擇組織共學團體,而不選國小課後班或一般安親班?

對照著自己的求學經驗,領悟到要真正對所學的項目產生了興趣,化學變化才會產生驚人的結果,不然都只是忙著應付家長的期望。但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恐怕連很多大人都無法回答的確實。所以我選擇讓小孩參加共學,藉由老師的引導去接觸多樣性的生活知識體驗,先由一整個面開始探索,慢慢的再找出自己喜歡的點,期待隨著年紀增長能漸漸深入研究。

對我們這群家長而言,課業不是任意被擺在不重要的一環,我們也要求孩子需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跟經神,正因為要挪出許多時間來摸索世界,所以更要掌握正確的學習要領。

三、怎麼行動?比如說找學伴、找家教老師?課程是如何安排的?

一開始就打算讓孩子參加類似的學習團體,在各大親子網站上觀望了幾個月,發現很多家長有這意願,卻遲遲沒有發起人。於是約小一開學的半年前,於網路上張貼尋學伴訊息,在找人的過程中有不少家長來電詢問,但無奈有許多人把共學當作小班制的課後保母,也有少許的家長初步認識共學後,卻因為學費和安親班不相上下,及在成立之前所需的付出給嚇跑了。除了在各知名網站及人氣部落格,我們更積極地於學區內的店家、各大樓管理室放DM,也利用學校大型活動時發傳單,舉凡班親會、運動會就是很好的時機。在當時拜訪了綺鄉的共學團體,學習模仿了許多成立的經驗,對這群家長們良好的互動更是留下深刻的印象。

透過多次的開會討論終於克服了場地、接送和午餐等等問題,但卻發現從人力銀行來應徵的老師多屬於應屆畢業生,而我們期待的老師是有一些些人生閱歷,以分享其生命經驗。後來幸運的遇到某教育機構所推薦的老師。課程內容是依照老師的專長和家長希望的上課方向共同討論出來的,期間也會視學生的反應來調整進度。

五、您希望小孩怎麼度過課後照顧的時光?小孩參加共學團體後,有什麼轉變嗎?這部分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情境嗎?

小孩的課後時光我希望是快樂的多元化學習和運動兼併。對於新事物的接觸不一定要有深度但要有廣度。

我的孩子是個活潑卻敏感細膩的男生,當自己處在害羞而不知如何面對時,或沒得到自己希望的被對待方式,就用生氣或不在意來儰裝自己。在共學小團體制裡,每個人個性的優缺點很容易被看清,我們很幸運的前後遇到的兩位老師都願意針對孩子們的個性去做引導,也給了極大的包容力,並且不論好壞都如實的讓家長知道。在老師和家長雙方的努力下正一點一點的改善自己脾氣的缺失。也因為對孩子白天的表現有所了解,透過更多的對話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為緊密。

至於其他的表現更是讓我驚喜不斷。前一陣子因課程的介紹,突然對古典音樂產生極大興趣,現在則是滿口的流行歌曲。平常跟著我們不易有機會坐到大眾交通工具,現在卻是我們家庭市區一日遊的導遊。這種種的累積,讓我們看到孩子的自信。

六、在運作共學團體的近兩年裡,您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以及遇到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最大的收穫是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接他下課,天真浪漫的小臉上漾著藏不住的大笑容,則是給我一天最好的禮物。

對我來說最困難的莫過於,找到願意接受讓孩子什麼都不學(英文、數學….),以及能承受孩子們之間不斷有衝突發生的家長。

七、很多家長都有小孩課後照顧的需求,對一般安親班有些不放心,但對於要自己投入或發起共學團體,也不太知道怎麼開始第一步。請問你會給這些家長什麼樣的建議呢?

多參考成功的經驗,並要有不怕挫折的勇氣,趕快行動就對了。

 

老師的回覆:

五、您希望小孩怎麼度過課後照顧的時光?小孩參加共學團體後,有什麼轉變嗎?這部分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情境嗎?

還記得共學團體剛開始時,孩子們的狀態並沒有我想像中的穩定,有的人會一直躺在地上打滾,有的人會拼命的追著別人跑,有的人會連正眼也不看我一下...,那段時間的我,極像一個站在廚房卻完全不懂得燒菜的婦人,看著不斷混亂的場面。反觀現在,真的非常感謝時光的河流,把這些孩子帶到了懂得表達自我及體諒他人的階段,例如他們能盡量用說理的方式取代爭吵,也會主動協助他人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共同計畫一些活動,並努力完成。我無法肯定的說,這些孩子是因為加入共學才有這些轉變(很有可能是他們也漸漸成長),但由此可見,小一、小二的孩子,也是可以擁有自己的想像及想法,也是可以充滿情感的去照顧身邊的人。

  印象深刻的事件實在很多,和朋友及家人細數在共學裡的感動,幾乎成了我每天會做的事。就拿今天的例子來說:今天,我帶著孩子們去買雞蛋糕,那間雞蛋糕的生意相當的好,使得我與孩子們等了許久都還沒拿到。可能是等太久了,老闆娘客氣的請孩子們"一個"雞蛋糕,雖然很感謝,但我也在想"一個雞蛋糕要怎麼分給四個孩子呀...",這時,我就看到這群孩子們,把雞蛋糕分成小塊小塊的,一人拿一個,連我的份也幫我分了,整個過程,沒有人生氣或是吵鬧,大家一口吃下手中小小塊的雞蛋糕,並笑著謝謝老闆娘。孩子們的言行舉止,都說明了他們的成長,讓身為老師的我感到非常驕傲。

 

六、在運作共學團體的近兩年裡,您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以及遇到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當我意識到自己無法用"老師的言語或行動"來控制這群孩子時,我決定來當這群孩子的朋友,我們可以一起瞎聊天,一起唱歌、一起玩,還可以一些分享心事。可別小看孩子們的思考能力,我在生活上遇到了任何困境,都是這群孩子協助搞定的。所以我認為,在共學這近兩年的時間裡,我最大的收穫是得到了這群朋友,雖然時常會惹我生氣,但也時常逗我開心,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大人照顧五個孩子,但我倒覺得,是五個孩子照顧一個大人,每每想到這,就會感覺自己是個相當幸運的人~

  除了有這一群朋友外,我還有一群家長做為後盾。其實一直到目前為止,我仍經常思考要給孩子們什麼,因為心裡清楚現在的社會是高壓與競爭的,總會擔心這群每天過得十分歡樂的孩子,將來是否適應大環境下的教育體制。所以在安排課程上,就會變得有些矛盾,一方面希望他們能持續輕鬆快樂的生活,一方面也希望他們能備有一定程度的競爭,想著想著,難免就會心煩意亂了起來。好險,我們共學裡的家長們,會陸續和我分享他們的教育觀念,也協助我去釐清過多或不必要的擔心。我時常聽到這群家長們,將共學的順遂歸功於我,但其實不然,如果沒有這群共識感極高、不怕挫敗、相互包容、樂於溝通的家長們,縱使我有三頭六臂、使出十八般武藝,也無法將共學帶向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