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家長已經不太好機會把他們抱在懷裏一起閱讀,一起談心了,在家裏,大概就剩下一起看電影是全家人最自然的親子互動機會了!

  尤其如果是佈置好場好,比如用單槍投影機播放,燈關掉,電話拿起來,甚至爆點玉米花,然後挑選一部好影片,在專注欣賞之下我們很容易被感動,在這種氛圍之下,若能感性的分享彼此的共鳴,相信這會是非常棒的美好時光。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小學中低年級所關心的議題不太一樣,一般而言,我會讓青春期的孩子去思索一些人生的困境以及看見世界的真實面貌。而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需要的是對未來的憧景與夢想,影片最好是較單純且充滿正面的希望。所以,我認為,電影會是引發孩子夢想最好的工具,與孩子一起看電影的戲院或客廳,就是夢開始的地方。

去年底曾經將從孩子從小學到現在,將近六、七年裏我們一起看過的影片,挑選了五十多部,在「電影裏的生命教育」書裏,分享了我們全家人討論的內容,不過,這些電影大部份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比較關心的議題,但是其中有「狐狸與我」「和你在一起」「唐山大地震」「聽說」「阿輝的女兒」「瓦力」這幾部適合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看,另外「練習曲」、「鯨騎士」、「扶桑花女孩」、「酷馬」、「請投我一票」、「天才小釣手」、「月光提琴手」適合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一起欣賞。

  除了書中已介紹的這些電影之外,以下我推薦並且簡單介紹十部適合小學中低年級以及幼稚園的孩子看的電影:

  (一)米芽米咕人

  這是一部包含了冒險、親情、友情以及生態環保為內容的動畫電影。

  故事的場景其實一直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只想賺錢的商人,不管生態環境的破壞,也不在乎自己員工的安危,在原始森林裏蓋豪華旅館。在施工中十歲大的米芽的父親被崩塌的土石埋在山洞,當她到深山尋找父親時遇見了寂寞的阿丁,阿丁是那貪心老板的兒子,同時森林裏保護大樹的神秘精靈米咕人也加入行動中….

  透過影片可以讓孩子探討人類的慾望,開發建設與自然生態的保護如何保持平衡,寂寞的阿丁與只想賺錢的爸爸該如何互相體諒與改變?

   這部法國的動畫電影與平常我們看習慣的美國好萊塢動畫,風格有明顯的不同,色彩飽滿,溫暖具有藝術風格。

  (二)大雨大雨下不停

  這部動畫與「米芽米咕人」是同一位導演所製作,以幾乎是手繪的方式,二百位專業動畫家,費時六年才製作完成。

  故事取材於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敘述湯姆與父母住在小山丘的穀倉內,父親的朋友經營家庭式的動物園,為了擴大規模所以要去非洲搜集新的動物,於是就將動物園和女兒莉莉暫時寄放到他們家。有一天下大雨,洪水淹沒了世界,這個穀倉內只有馬鈴薯,可是卻擠了許多吃肉的、吃草的,各種不同生活習慣的動物,大家該如何相處呢?

  這部電影除了可以與孩子討論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以及如何準備面對災難的來臨之外,還可以分享世界上有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彼此該如何互相尊重與相處。

  (三)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

  這是發生在日本的校園真實故事改編成的電影。有位小學老師和學生一起飼養小豬,養了將近九百天,豬也從小豬變成大豬。在飼養之前,他們就講好在畢業前將小豬吃掉,藉此傳遞與體驗食物鏈的關係。

  可是小豬在全班孩子輪流照顧三年之下,就像寵物一樣,孩子與豬建立了感情,到了畢業前,約定要把豬殺來當作食物的時刻愈來愈近,全班陷入了是否該殺小豬的兩難。

  影片中班上二十六位同學剛好形成勢鈞力敵的兩種意見,十三人贊成依原先約定,把豬殺了,另外十三人則哭著說,怎麼能殺了這隻有名字,已是朋友的生命呢?在幾次班會課投票表決,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立場與觀點,真的是非常精彩。

  這是一部與孩子直接面對生命課題的電影,值得大人與孩子一起思索與討論。

  (四)男孩變成熊

  這是一部有非常好聽的配樂,溫暖而感人的動畫電影。故事源自於生長在極地部落的古老傳說。

  北極熊媽媽生下小寶寶,可是小熊寶寶生下沒多久就死了,這同時,在不遠的小木屋中,獵人的太太也生下一個小男孩。熊媽媽失去孩子非常傷心,熊爸爸便將小男孩偷來給熊媽媽照顧。十多年後,獵人找到了男孩,帶回人類的社會,可是從小就跟熊一起生活的男孩無法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心裏一直認為自己是熊。於是男孩回到大自然,懇求山神讓他變成真正的熊,山神告訴他,要成為熊,必須通過三項考驗,也就是能與大海跟北風對抗,同時也要面對只有一個人的寂寞。

  看完電影,除了分享人有時候會很想變成另一個人或其他什麼東西,同時也可以討論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的難關要克服,或許不必羨慕別人。

  (五)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這是一部劇情非常簡單的伊朗電影。

  在伊朗貧困山區裏有位非常嚴厲的老師,警告學生若作業沒交沒做,就不必來上學了。八歲的男孩放學回家後發現不小心把同桌同學的作業本拿回家了,他很擔心同學若因此沒有交作業,會被老師處罰。於是他想把作業交還給同學,可是他只知道同學住在另一處山頭,沒有詳細地垃。九十分鐘的電影就描述了他爬在蜿延的山路,在各個村子間尋找他同學的家的過程。

  故事雖然簡單,不煽情,不誇張,但是小男孩純真的心靈卻很能感動人。透過電影家長或許可以與孩子分享自己童年的校園生活,也可以對比在那麼偏僻教育資源那麼不足的地方,孩子卻多珍惜讀書的機會,並且延伸討論關於友情以及如何與大人或老師溝通互動的問題。

  (六)擁抱大白熊

  這是王小棣導演拍的國片。

  現代的孩子不見得如我們大人想的天真浪漫無憂無慮,孩子們其實有很大的壓力,很不快樂,很寂寞的。影片中的大軍父母親離婚了,跟爸爸住,可是爸爸又很忙,所以找了讀高中的表姊來陪他,倆人常鬥嘴,表面上合不來,可是因為彼此都不喜歡大人的種種行為,逐漸產生了患難之情,也慢慢像家人一樣。

  後來爸爸想送大軍到美國的姑姑那裏,接受想像中較好的教育,大軍不願去,離家出走,假裝被綁架,在一陣紛亂後,表姊在大白熊玩偶的懷裏找到了他。

  這部電影或許沒有告訴我們什麼幸福圓滿的美好答案,但是或許它可以撫慰內心同樣寂寞的孩子。

  (七)搶救旭山動物園

  這是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所改編。

  旭山動物園是位在日本最北邊的動物園,因為遊客稀少,地方政府因為經費短缺,想關閉這個動物園。但是這個動物園的員工想盡辦法,用盡各種努力,基於對動物的愛以及對工作盡心盡力的使命感,居然讓這個死氣沈沈的動物園變成全日本最受歡迎,參觀人數最多的動物園。

  這個真實故事帶給許多人面對困境時產生新的希望與夢想,也成為日本各地中小學上課的教材。

  影片除了帶給我們「愛」與「夢想」的感動外,也可與孩子討論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以及隨著時代變遷,動物園如何從監禁動物的地方轉型成保育動物的現代方舟。

  (八)幸福的三丁目

  丁目是日文中的巷弄的意思。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描述二次大戰後的日本,在戰敗國的傷痛中逐漸復原,住在東京小巷子裏的一群各行各業的人的故事。

  那是一個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時代,電視才剛剛發明,還是一個非常樸素的時代。一個中學畢業的女孩子從鄉下來到這裏小小的汽車保養廠工作。壞脾氣的老闆,溫柔的老闆娘,調皮的兒子,一心想感為作家的柑仔店老闆,以及撫養一位被遺棄的小孩,想從良的酒吧小姐,這麼一群平凡人物在那單純年代的生命故事。

  電影中的三丁目,簡直就是我在民國五十年六十年成長的台北巷弄,透過影片,我與孩子分享了自己童年的時光,也可以討論那位被遺棄的孩子面對生父與養父的選擇,也可以討論不同生活與價值觀以及什麼是幸福。

  (九)好天天

  這是心路基金會在成立二十周年時推出的九十分鐘紀錄片,以三位心路所服務的智障者的生活為題材,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志工不辭辛勞地陪伴一群心智障礙的孩子們成長,如何教導這群孩子們步入正常人的軌道而可以獨立生活。

  心路基金會執行長宗景宜自己也有位智障兒,他相信人生遭遇或許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要勇於面對,不要失去任何希望,因為再苦也可以活出喜悅,痛苦會過去。

  影片告訴我們,沒有人生來天天好,但是我們可以活出好天天。這也是我們面對自己生命困境時,一種非常正面而積極的態度。看到這些心智障礙的朋友們,即使面對不完美的人生,還是活出平凡的快樂。從電影中,孩子應該可以看到自己的幸福以及別人的努力。

  (十)世界的孩子(十部紀錄片)

  我們都希望孩子具有國際觀,但是什麼是國際觀,應該不只是語文能力,也不只是知道國外有那些建築景觀以及可以背誦的數字資料,我認為真正的國際觀應該是可以同理不同國家民族的心靈,他們關心什麼?他們擔心什麼?他們在乎什麼?

  這一套十部的紀錄,拍攝了十個國家,從九歲到十四歲孩子的生活,有玻利維亞礦場中的男孩,有肯亞的馬拉松少年,也有想挑戰奧運體操比賽的中國大陸小孩,也有在喜馬拉雅山當小挑夫的孩子….等等。

  從東方到西方,不管是非洲叢林或大都市裏,不論處在多好或多糟的環境裏,有夢想帶給這些孩子無比的動力與自信。

  像這類的紀錄片是引導孩子看見世界,建立國際觀最好的工具。(親子天下1月號邀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