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陸續有些偉大的藝術家或世界名畫的真蹟到台灣展出,許多老師與家長趁這個機會帶孩子 們從事美術教育的戶外教學。

  其實我認為孩子的美感教育培養要從藝術與繪畫的源頭,也就是從大自然裏直接去體會,也就是 在真實的世界裏用各種感官去摸、去聽、去看、去感受,而不是藉由間接的媒介去認識美。

  不過,我還是帶孩子去看梵谷展,主要是知道這次展出的作品中大多是早期所畫,而且有許多是 素描或草稿。我想讓孩子看到,即便這麼偉大的藝術家在達到成熟的完美創作之前,還是得歷經許多不斷修正,自我鍛鍊的過程。

  我認為不管在學習任何領域,從藝術、醫學或建築,甚至體育、高科技…等等,若是我們永遠只 看最新、最優秀、最傑出的作品,即便花費用多的時間,也只會是個門外漢,永遠也不成專家,就像我們觀摩一篇傑出的文章,在似乎渾然天成的作品中,其實我們 是學不到多少東西的,但是假如我們能夠看到作者的草稿,看他如何把辭不達意、不妥當的地方修改到最後的行雲流水,從中所得到的收獲才會大,就像科技的進展 一樣,當我們知道前人如何犯錯、如何去修正、如何從粗略到精密,從中探索出他們是從那獲得最初的靈光一閃?經後如何去思考?中間有哪些的推理?

  換句話說,若是能從不成熟或者失敗的作品一直看到優秀與最終的傑作,可以學到最多的東西。

  或許是來自於此的體會,使我即便在陪伴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也非常重視錯誤對學習的重要性。

  從小學開始有考試之後,我就要孩子分門別類準備「錯誤本」,我們完全不重視考試成績,但是 要他們把寫錯的題目抄下來,想辦法搞懂。甚至每當孩子考得不好時,反而會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鼓勵他們說,因為錯這麼多,我們才知道有這些東西是不懂的, 也常常會強調,找出自己不懂不會的地方是最大的收獲。

  然後在平常複習或準備未來的考試時,就加強把那些錯的題目弄懂。雖然我們完全不在乎孩子們 的成績,但是當他們養成把「錯誤本」的題目都搞懂了,成績其實也會不錯的。

  平常考時最忌諱亂猜,因為萬一猜對了,就喪失了真正弄懂那個觀念的機會。一般來說,考試答 錯有幾種可能,除了粗心大意或誤解題目之外,很多是因為沒有真正瞭的理解,有時候自己以為已經了解透徹,其實並不是,可能只是硬記下那個題型或現象,那麼 只要題目稍加變化就又不會了。

  依照我自己過去讀書乃至於到今天學習各種新的知識或領域的經驗,我發覺有了「錯誤本」,對 於整個學習過程會相當的安心,那些錯誤以及不會的觀念,即便短時間之內還是沒辦法完全理解,但是當我知道只有那幾個地方不懂,就會很放心且有信心地面對其 他所有剩下的部份。

  而且當有了「錯誤本」之後,就能夠常常有效率的針對那有限的習題重新溫習與思考。很多學生 都會犯一個毛病,也就是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早就會做的習題,會做的題目反覆不斷重做,不會做的題目卻一直跳過去,其實這樣永遠學不到新的東西,也無法真正 增強自己的實力。

  「錯誤本」真的很重要,或許我們要再想一下「為什麼要考試?」「為什麼要做題目?」

  做題目不就是希望找出哪些東西自己還不會,哪些東西自己還沒完全掌握,因此讀書的重點不就 是應該放在自己還沒有把握的東西上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