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好文章 (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幾週前,我受邀到台灣一所大學對學生演講。主要的聽眾是大三、大四學生,學校希望我的主題是生涯規劃、為畢業的生活做準備,以及對於年輕學生的整體建議。

在演講前幾分鐘,我被要求跟幾位教授在教職員休息室碰面,看一下我主要的論點會聚焦在哪邊,還有看看他們是否有任何最後建議。在快速聽完我的摘要後,一位大概50幾歲的教授舉手問我:

「哈佛會點名嗎?你的成績是否會因為你沒去上課而受到影響?」

我想了幾秒鐘。

「會。當我在哈佛商學院時,學校對於出席上課非常重視,沒去上課對成績會有非常嚴重的影響。」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別誤會,我不是反對咖啡這種飲料,也不是反對喝咖啡這件事。事實上,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咖啡。我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煮咖啡,第二件事才是開電腦上網看新聞。臨出門前,我還會再煮一杯裝在保溫杯裡帶走。

我要批評的是台灣人觀光旅遊的「喝咖啡」文化。在台灣觀光旅遊的語境中,「喝咖啡」是個成語,可以指涉「喝任何的飲料或吃任何的點心」。有愈來愈多的觀光景點,開始販賣咖啡或各種飲料。他們在景緻最優美的地方,擺滿了桌椅。遊客如果想要坐下來欣賞周圍的風景,就得買一杯飲料。

以高雄市為例,中正橋旁的愛河兩岸各有一家咖啡店,而二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在漢王飯店的經營下,基本上已經變成一家餐廳了。

為什麼台灣人旅遊時,來到觀光景點一定要吃吃喝喝?景緻的優美要用視覺欣賞,寧靜的氣氛要用聽覺體會,自然的氣味要用嗅覺感受。那一杯賣得很貴卻完全沒有味覺美感的普通飲料,與景點本身的意義有任何關係嗎?除非該景點本來就是以美食出名,否則那杯飲料全無任何意義。

我能理解,如果沒有這些餐廳、咖啡店,大概就會像從前一樣有流動攤販進駐。不過,在我看來,兩者無意義的程度差不多,負面影響也差不多。從「吃烤香腸」到「喝咖啡」,台灣的旅遊文化其實沒有任何提升。遊客只有嘴裡的東西變了,心態並沒有任何改變; 我並不覺得「喝咖啡」的格調高到哪裡去。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偷錢

◎朱台翔

有一個學期,森林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溜溜掉了錢,老師們覺得是三年級的杉杉和四年級的思思拿的,但杉杉和思思都不承認。主任青蘭要我幫忙跟孩子們談。

思思

我先請思思到辦公室,等他坐定了,我問:「會不會害怕?」他搖搖頭,我再問:「會不會緊張?」他還是搖搖頭。我說:「找你來,是要談溜溜掉了錢的事。你先不要跟我說你有沒有拿。等一下,我才會問你。」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遠見雜誌2009年4月號 第274期 作者:林美姿

父母和孩子的相處,平時要多當「肯定句」的父母,以認同和稱讚來鼓勵孩子;但在旅行過程中,為了啟發孩子的探索能力,專家建議,最好當個「問句」父母,做一個會「引導」,而不是會「教導」的爸媽。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蔡居澤表示,知識、態度和生活技能三者合一才是教養,學校大部分只教導知識,因此在親子遊過程中,父母可利用機會讓孩子多學習態度和生活技能,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這對孩子的品格發展也有幫助。

     「親子共遊時,父母應該要考慮地點,同時做好親子陪伴和引導的角色,不要讓小孩放牛吃草,」蔡居澤強調。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洪蘭

天下雜誌第436

兩位美國學者花了六年的時間,歸納全球三千名科學家的特點,發現是「好奇」與「好問」;然而,這兩樣特質,正是所有孩子與生具備的,但為什麼最後成為科學家的人少之又少?

 

許多人恐懼科學,覺得它很深奧,其實科學就是生活的態度。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5-25 19.52.31.jpg

 

2011-05-25 19.53.27.jpg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作者:李偉文    2011-04-10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許多家長充滿了困惑與挫折:「這是我的孩子嗎?不久之前那個又甜美又貼心的小寶貝到那裏去了呢?」

  家長們以為孩子被朋友們帶壞了,或者以為自己在那個環節做錯了什麼事,或者是否在不經意中某些狀況被自己疏忽掉了?

  其實我相信很多時候,青少年的叛逆最主要是在反抗自己,憤怒於他們自身的徬徨與不知所措,甚至我也相信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比以前的青少年壓力還來得巨大許多,因為這一代的孩子在生理上來得成熟,但是以前十六、七歲早已進入社會承擔責任,但是現今身體已長大的孩子卻必須跟小小孩一樣接受父母保護,甚至乖乖聽話學習,好應付這個變化愈來愈快,又愈來愈複雜的社會,所以青少年的苦悶與壓力,家長應該要設身處地感受一下。

  看了這本「拿著80分就好」,相信可以讓整天為這個與全家做對的「外星人」擔憂到睡不著覺的家長鬆一口氣,因為作者溫蒂.莫傑爾是個從事家庭諮商已三十年之久的專家,也同時是個家有青少年的媽媽,在專業理論與親身體驗之中,用非常生動的筆觸與具體實用的例子,提供了許多與似乎不再熟悉的青少年相處的秘笈以及如何與叛逆中的青少年溝通的教戰手冊。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父母不耐煩跟孩子溝通,在孩子小的時候用高壓的方式管教,一旦孩子長大,壓不住時,問題就來了。

權威高壓的方式只會得到表面的服從,內心的不滿會像火山一樣,一旦爆發便不可收拾。

所以小時候被權威高壓管教的孩子長大容易叛逆,這個叛逆其實是積壓已久的火山出口。

很多青少年常因一點小事打人殺人,這些有暴戾行為的人,基本上,從小不曾被人重視過,所以長大也不會去尊重別人。這個不尊重別人的惡風在社會上已經很久了。

我們看到銀行或公家機關的人員,將客戶或人民的個人基本資料賤賣給詐騙集團;在電影院、音樂廳大聲打手機;在公共場所縱容孩子亂跑,大聲喧譁;車子隨意停放阻礙交通等等。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2011-04-06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
  •  

         納比斯科大賽衛冕失利,讓高爾夫球后曾雅妮當眾落淚。妮妮很愛哭,但她從小至今,都是為了明確的目標而哭,她在小學五年級就決定勇敢做自己,才會有今日的成就。這位二十二歲球后的淚水,對於台灣教育現狀、家長心態都有重要啟發,以妮妮為榜樣的年輕人更可見賢思齊。

         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很難想像一個十二歲就決定「當PRO,把高爾夫球當工作」的小女孩,會得到周遭環境的高度祝福。就此而言,曾雅妮無疑是幸運的,父母、教練以及旅美學者的大力支持,讓她得以發揮天分與努力,一步步登上世界球后寶座。

         但與其說妮妮比其他年輕人幸運,不如說妮妮更早認識自己,更早朝自己設定的目標堅定前進,才可能走上對自己負責的人生道路。

         曾雅妮日前接受本報「民國一百,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彩人物」專題獨家專訪時,大方承認自己非常愛哭。早在六、七歲第一次打比賽時,就因為把球打進沙坑而嚎啕大哭,當時她已經愛上在球場暢快揮桿的感覺,但還不會打沙坑球,因此在碰到挫折時情急掉淚。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翊菱
    最近演講時,我都會以「請問,你的孩子洗澡時會唱歌嗎」做開場白,順便調查一下孩子的幸福指數。但聽講者幾乎無法了解孩子洗澡時的情況,也許是生活太忙無心注意,或認為那是不重要的事情。多數父母親都會說同樣的話:「補習或安親班回來都很晚了,第二天還要上學,洗澡都很匆忙。」
    只有少數幾位媽媽會興奮地形容孩子洗澡時唱歌的模樣,她們看起來非常享受孩子的歌聲,而且有一種幸福感。接著我又問:「你自己洗澡時會唱歌的請舉手。」我期待他們會舉手,但一個也沒有。可見緊張的生活,帶給教養者的壓力指數仍然大於快樂指數。
    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家的熱水器突然故障。第二天起了個大早,火速請求協助,來了一位勤勞的水電工程師,以專業的巧手三兩下就修好了。於是,我利用空檔煮了杯熱咖啡,邀請這位常到國外進修受訓的工程師一起享用。此刻我! 的職業毛病又犯了,問道:「你的孩子洗澡時會唱歌嗎?」
    沒料到這位先生以宏亮的聲音回答我:「當然會,我們還會一起洗,一起唱呢。我兒子很快樂,因為他國中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我抓緊座椅,深怕聽完他的話會因為震驚而跌了下來。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網路文章分享:
    這是朋友分享的一組圖片,看了非常感動,
    讓我想起了一句話: 當我們為明天穿什麼鞋子而煩惱時,卻看見一個沒有腳的人 
    我們經常被一些小事困擾,也偶爾會遇到看似無解的挫折,
    而當我們用最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時,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網路文章分享

    你給別人多少時間與關心,別人才會給你多少

    志明的一個事業有成退休了的扶輪社社友生病了,志明去探望他~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網路文章分享

    請記得,我不是個好人。好人都是被架上去的

    一旦架上去就下不來了,所以就只能一直當好人。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星期六偕妻兒回家,年近花甲的母親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買點好菜招待我們,怎麼勸也不行。
    母親說:「你們別攔我了,你們回來,媽煮頓大餐請你們,不是受累,是歡喜呀!」

    我便說:「我陪您去吧!」
    母親樂呵呵地說:「好!好!你去,你說買啥,媽就買啥。」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不祈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只祈求當每個問題發生時,有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文章分享

    你可曾想過 : 當你汲汲營營的為了工作而加班,
    或者為了考上研究所而挑燈夜戰時在背後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有一位讀者來信說他的孩子很喜歡說謊,已經小學三年級了,怎麼打罵都無效,打時會跪地求饒,打完照樣說謊。他很頭痛,不知該怎麼辦?

    其實,一個行為的出現,背後一定有原因。我們應該先來看一下原因。

    從大腦造影實驗中,我們看到說謊時,大腦活化的地方,跟給受試者聞阿摩尼亞(氨水)是同樣的地方,也就是大腦的「厭惡中心」。所以我們知道,雖然說謊的孩子嘴裡不承認,心中其實是不齒這個行為的。既然不齒,為什麼又會去做呢?那就是我們大人要去了解的地方了。

    一般來說,孩子應該有一個很強的欲望無法達成,才會想盡方法去完成它,包括欺騙在內。例如:實在很想要某個玩具,但父母不准;很想吃某個東西,父母不准;考試考得很爛,不敢給父母知道;想跟同學一起出去玩,但父母不准……知道說謊的原因(父母不准但他想要)以後,就比較容易對症下藥了。

    從某些方面來講,是大人逼孩子說謊的,因為我們沒有善盡溝通的責任;既然孩子想要而大人不准,其中必有道理,應該好好解釋給孩子聽。我們要從根源讓他知道為什麼這件事不能做,然後幫他找出替代的方案,使他的欲望減低。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作者﹕鄭石岩    
      摘錄自【親子共成長】遠流出版

       
    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順便買些東西,逛逛書店。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美國有一艘驅逐艦到越南做友好訪問,這本來是例行公事,會引起媒體注意,是因為這艘驅逐艦的艦長是當年西貢淪陷時逃出來的小難民。

    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只有五歲的Le-Ba Hung跟隨其他難民乘著竹筏,在海面上漂流了兩天兩夜,才被一艘美國軍艦救起,把他們帶回美國。他長大後發憤圖強,以優異成績進入美國海軍官校,又因為 努力向上,被升為驅逐艦艦長,三十九歲的他終於有機會回到當年逃離的故鄉。記者訪問他時,他說當年他是一個沒有人要的小難民,美國收留他,給他機會,做到 艦長,統御一艘軍艦,乘風破浪去完成他的大志。他對美國不計較膚色、種族,給他教育,讓他出頭,非常感激。他說英雄不怕出身低,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他的話給了越南青年很大的鼓勵。 

    我最近正好去胡志明市演講,看到他們的大學生非常用功,大熱天坐在校園樹蔭下念書,越南天氣很熱,約有攝氏三十度,空氣溼溼黏黏的。本來想問他們為 什麼不進教室讀書,後來才知道因為校園很小,教室設備也不好,圖書館的書更少,他們拿著老師自己編的教科書努力讀,看了很令人感動。就像那位艦長說的,心 中只要有希望,再多的苦都吃得下來。 

    回來後,看到南港高工的學生拿到全國技能競賽的金牌。這個學生當年基測的成績只有八十一分,被同學嘲笑,但是努力學習,他現在是金牌得主。其實,人 都有長處,只要找到興趣,學得慢沒有關係,勤能補拙,鐵杵能磨成繡花針,只要堅持下去,自然能闖出一片天,因為老天是不負苦心人的。 

    報上說,雖然他是晚上上課,但是他每天一大早就到學校學習。老師問他為什麼,他說:「到學校就很快樂,聞到工廠的油漬味,精神就特別好。」聽到這句話就知道他一定會成功。當學習是快樂的,他就會自動自發的好好學,不需要人督促。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擔任一個碩士班的甄試委員,看到一個有殘疾的女孩大方的走進試場,她因病不能坐,就站著回答完所有的問題,然後從容的走出去。她自始至終臉上都掛著笑容,很有自信的敘述研究計畫,若不是她走路有些不正常,我一點也看不出她是殘障人士。我們被她的風采所懾住,一致投票錄取她。 

    另一個甄試者是中年人,從自傳中得知,她國中畢業時,一句英文也不會,在西餐店做女侍,客人點牛排要median rare,她聽不懂,所以發憤讀英文,後來去美國念大學,現在回來考研究所。聽她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我在想,這真是個好例子,可以證明給父母們看,不需要七早八早送孩子去上全美語補習班。人只要肯奮發向上,語言哪裡會是問題呢? 

    這兩個例子都是生命教育的好教材。一般來說,人對於生命意義的了解有兩個管道,一是親身體驗,二是透過閱讀,內化別人的經驗。有個孩子看到母親每天抱生病的狗去打針,就問母親:「狗看病花這麼多錢,我們家還有錢嗎?」母親反問:「你願意看狗病死而不治療牠嗎?」第二天,孩子下課就不再買零食,把錢省下來救這隻狗。這就是生命教育。如果能讓孩子走出教室多跟生活接觸,他就可以受到很多啟發;若是沒有這個機會,書本的媒介就絕對不可少。 

    說實在話,我們的學生經典名著讀太少了。美國的中學生一學期至少讀十四本經典的書,而且讀完要深度討論,而不是相互抄一抄報告交差了事。這個閱讀量的差別,反映在學生的生活與品德教育上。 

    前幾天,美國在臺協會(AIT)邀我去做《梅岡城的故事》的導讀,因為今年是《梅岡城的故事》出版五十周年,全世界都在慶祝。這本書是除了聖經之外,賣最多的一本書,每一年都賣一百萬本以上,到現在已經賣了三千萬本。大家都認為它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本書,但是我們的大學生幾乎沒有人聽過這本書,連來聽演講的觀眾看過這本書的人也寥寥無幾,真是令人震驚。我們的學生書看得不夠多,缺乏典範,自身的經驗又不足,才會常常覺得生活無目標、生命無意義。 

    CCS05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1 23